【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什么意思】“先行组织者策略”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,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(David Ausubel)提出。该策略的核心在于,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,先提供一个具有引导性和概括性的“组织者”,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,从而促进有意义的学习。
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新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、概念框架或类比方式,为学生搭建理解新知识的桥梁,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。
“先行组织者策略”是一种通过在新知识学习前提供引导性材料,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教学方法。它强调的是“先理解再学习”,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复杂概念,并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力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,于正式学习新内容之前,提供一个引导性、概括性的材料,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。 |
提出者 | 奥苏贝尔(David Ausubel) |
核心目标 | 促进有意义的学习,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。 |
适用对象 | 适用于需要理解复杂概念、抽象理论的学生群体。 |
实施方式 | 教师可通过讲解背景知识、概念框架、类比或举例等方式进行引导。 |
优点 | 提高学习效率,增强知识整合能力,减少学习困难。 |
缺点 | 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。 |
应用场景 | 适用于新课导入、知识点衔接、复习巩固等教学环节。 |
通过使用“先行组织者策略”,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,使学习过程更加系统、清晰和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