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可救要的意思】“无可救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感叹,表示事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,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挽回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无可救要 |
拼音 | wú kě jiù yào |
注音 | ㄨˊ ㄎㄜˇ ㄐㄧㄨˋ ㄧㄠˋ |
释义 | 指事情或人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无法挽回、无法改变现状。 |
近义词 | 无可挽回、不可收拾、无药可救 |
反义词 | 有救可医、尚可挽救、可以挽回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的严重后果。 |
例句 | 他犯下的错误已经无可救要,只能接受惩罚。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无可救要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。它源于对人物行为或事件结果的评价,强调一种无奈和绝望的情绪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仍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批评或感慨时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批评他人 | 他沉迷网络,成绩一落千丈,已无可救要。 |
描述事件 | 这次失败已经无可救要,只能从头再来。 |
文学创作 | 故事中的主角因一时冲动,最终走向了无可救要的结局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语气较重: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,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。
2. 避免滥用:虽然含义明确,但过度使用会让语言显得生硬或缺乏灵活性。
3. 搭配得当:通常与“已经”“已然”等词连用,增强语气。
五、总结
“无可救要”是一个表达“无法挽回”意思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。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,确保表达准确、恰当。通过了解其含义、来源及使用方式,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运用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