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谢太傅盘桓东山翻译及注释】“谢太傅盘桓东山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,是魏晋时期关于谢安的一则轶事。此句虽短,但蕴含丰富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描写,反映了当时士人隐逸与入仕之间的矛盾心理。
一、
“谢太傅盘桓东山”讲述的是东晋名士谢安在未出仕前,曾隐居东山(今浙江绍兴一带),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。后来他被朝廷征召出仕,成为一代名相。这一段经历体现了谢安从隐逸到入仕的转变,也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“隐逸”与“功名”的矛盾心理。
该故事常被用来形容有才之人先隐居后出仕,具有“大隐隐于市”的意味。同时,也暗示了谢安并非一味避世,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出山,为国家建功立业。
二、翻译与注释
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谢太傅盘桓东山 | 谢安在东山游玩、逗留。 | “谢太傅”即谢安,曾任太傅之职。“盘桓”意为徘徊、逗留,表示他在东山居住或游玩。 |
每见其父,辄云:“阿戎不痴。” | 每次见到他的父亲,都说:“阿戎不傻。” | “阿戎”是谢安的小名,父亲对他寄予厚望,认为他并不愚笨。 |
或问:“何以知之?” | 有人问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 | 表现出对谢安能力的认可和好奇。 |
对曰:“譬如登山,既得险峰,复欲登高。” | 回答说:“就像登山,已经登上险峰,又想再登更高的山。” | 用登山比喻人生志向,表达谢安不甘平庸、追求更高成就的心境。 |
三、文化背景与意义
谢安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,曾指挥“淝水之战”,挽救了东晋王朝的命运。他在未出仕前,曾在东山隐居多年,这段经历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。
“盘桓东山”不仅是谢安个人经历的写照,也象征着当时士人阶层的一种普遍心态:在乱世中寻求自我修养与精神寄托,待时而动,最终实现人生价值。
四、结语
“谢太傅盘桓东山”虽是一则简短的记载,却生动展现了谢安的性格与志向,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。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谢安的生平或《世说新语》中的其他故事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