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吊古战场文原文翻译】《吊古战场文》是唐代文学家李华所作的一篇散文,文章以哀悼古代战场的惨烈与悲壮为主题,借古讽今,抒发对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感慨。本文旨在对《吊古战场文》进行原文翻译,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。
一、原文翻译
《吊古战场文》原文如下:
> 吊古战场文
> 李华
> 浩浩乎!平沙无垠,夐不见人。河水萦带,群山纠纷。黯兮惨悴,风悲日曛。蓬断草枯,凛若霜晨。鸟飞不下,兽奔其群。亭长告余曰:“此古战场也,常覆三军。”或曰:“岂虚言哉?”余曰:“呜呼!诚哉是言!”
> 野哭千家,闻于四野;鬼哭百族,声动九霄。焚火连天,血流成河。白骨如山,骸骨成丘。童稚之子,未识兵戈;老弱之民,不识战车。其生也,皆为蝼蚁;其死也,尽作尘土。
> 呜呼!天地之大,万物之众,而独有此地,荒芜寂寥。其气惨冽,其景凄凉。非人力所能胜,非天意所能逃。吾观古今,战事频仍,生灵涂炭,哀鸿遍野。故作此文,以吊古战场。
二、
本文通过描绘古代战场的荒凉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文章语言凝练、情感深沉,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历史感。
三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浩浩乎!平沙无垠,夐不见人。 | 广阔无边的沙漠,看不见一个人影。 |
河水萦带,群山纠纷。 | 河水像一条带子蜿蜒,群山交错相连。 |
黯兮惨悴,风悲日曛。 | 天色昏暗凄惨,风声悲凉,太阳昏黄。 |
蓬断草枯,凛若霜晨。 | 草木枯萎,如同霜晨一样寒冷。 |
鸟飞不下,兽奔其群。 | 鸟儿不敢飞下,野兽四散奔逃。 |
亭长告余曰:“此古战场也,常覆三军。” | 一位亭长告诉我:“这里是古代的战场,常常有三军覆没。” |
或曰:“岂虚言哉?”余曰:“呜呼!诚哉是言!” | 有人说:“这难道是假话吗?”我回答:“啊!这话是真的!” |
野哭千家,闻于四野;鬼哭百族,声动九霄。 | 千家万户的哭声传遍四方,百族的鬼魂哭泣声响彻云霄。 |
焚火连天,血流成河。 | 火焰连天,鲜血流淌成河。 |
白骨如山,骸骨成丘。 | 白骨堆积如山,骸骨堆成丘陵。 |
童稚之子,未识兵戈;老弱之民,不识战车。 | 小孩还不懂得兵器,老人和弱者也不认识战车。 |
其生也,皆为蝼蚁;其死也,尽作尘土。 | 他们活着时,不过是蝼蚁;死去后,都化作尘土。 |
呜呼!天地之大,万物之众,而独有此地,荒芜寂寥。 | 啊!天地广大,万物众多,唯独这里荒凉寂寞。 |
其气惨冽,其景凄凉。 | 这里的气氛凄冷,景色凄凉。 |
非人力所能胜,非天意所能逃。 | 不是人力可以战胜的,也不是天意可以逃避的。 |
吾观古今,战事频仍,生灵涂炭,哀鸿遍野。 | 我观察古今,战争频繁,百姓受苦,哀鸿遍野。 |
故作此文,以吊古战场。 | 所以写下这篇文章,来悼念古代的战场。 |
四、结语
《吊古战场文》不仅是一篇描写战场惨状的文章,更是一篇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作品。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,反思战争的残酷。通过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与总结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,感受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