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残保金如何计算】残疾人保障金(简称“残保金”)是国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,由用人单位按比例缴纳的一种专项费用。根据《残疾人保障法》和相关财政政策,用人单位需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,若未达到规定比例,则需缴纳残保金。
以下是对残保金计算方式的总结,便于企业了解和操作。
一、残保金的基本概念
残保金是指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时,向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财政部门缴纳的补偿性资金。其目的是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,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。
二、残保金的计算公式
残保金的计算公式如下:
> 应缴残保金 = (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× 比例) -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× 平均工资 × 缴费系数
其中:
- 单位在职职工人数:指企业在职员工总数,包括正式工、合同工等。
- 比例:各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,一般为1.5%至2%之间。
-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:指单位实际安置的残疾人数量。
- 平均工资:通常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准。
- 缴费系数:部分地区可能设置不同缴费系数,如1.5倍或2倍等。
三、残保金的计算步骤
1. 确定单位在职职工人数
2. 计算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(职工人数 × 比例)
3. 统计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
4. 计算差额(应安排人数 - 实际安排人数)
5. 乘以平均工资和缴费系数
6. 得出应缴残保金金额
四、残保金计算示例
项目 | 数值 |
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| 200人 |
残疾人就业比例 | 1.5% |
应安排残疾人人数 | 200 × 1.5% = 3人 |
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| 1人 |
差额人数 | 3 - 1 = 2人 |
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 | 8000元/月 |
缴费系数 | 1.5 |
应缴残保金 | 2 × 8000 × 1.5 = 24,000元 |
五、注意事项
1. 各地政策略有差异,具体比例、平均工资及缴费系数以当地财政或残联文件为准。
2. 部分地区对小微企业、福利企业等有减免政策,建议提前咨询相关部门。
3. 残保金的征收时间一般为每年一次,需按时申报并缴纳。
六、总结
残保金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,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准确核算。合理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有助于减轻残保金负担,也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。建议企业定期关注相关政策变化,及时调整用工策略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,可联系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财政部门获取详细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