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鹑居鷇食怎么说】“鹑居鷇食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鹑居鷇食,服事不暇。”原意是指鹌鹑一样栖息在草丛中,雏鸟靠啄食生存,形容生活简朴、无暇他顾。后来多用来比喻生活贫苦、处境艰难,或指人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其他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鹑居鷇食”的含义和用法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解析: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鹤居鷇食(注:常见误写为“鹑居鷇食”,实际应为“鹑居鷇食”) |
拼音 | chún jū kòu shí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 |
原义 | 鹤(鹌鹑)栖息于草木之间,雏鸟靠啄食维生,形容生活简朴、无暇他顾 |
引申义 | 生活贫困、处境艰难;或指人忙于生计,无暇顾及其他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生活状态或社会环境 |
近义词 | 鳏寡孤独、饔飧不继、衣食无着 |
反义词 | 富贵荣华、丰衣足食、安居乐业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古代文言文中使用
“鹑居鷇食,非所愿也。”——意思是说,像鹌鹑一样栖息、雏鸟般啄食的生活,并不是我所愿意的。
2. 现代语境中使用
在描写底层人民生活时,可用“鹑居鷇食”来形容他们的艰辛:“在那个年代,百姓鹑居鷇食,生活极其艰难。”
三、常见误区
- 误写成“鹤居鷇食”:虽然“鹤”与“鹑”字形相近,但“鹑”是鹌鹑的意思,而“鹤”则多象征高洁,二者意义不同。
- 误读拼音:注意“鹑”读作“chún”,不是“chùn”或“zhūn”。
四、总结
“鹑居鷇食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虽不常见,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其独特价值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,也体现了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了解这类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、提升语言素养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冷门成语或古文典故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