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资讯 > 正文

君子于役原文及翻译

发布时间:2025-04-21 04:43:08编辑:都新星来源:网易

《君子于役》出自《诗经·王风》,是一首描写思妇情怀的经典作品。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,表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。以下是原文及其翻译:

原文:

君子于役,不知其期。曷至哉?鸡栖于埘。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。君子于役,如之何勿思!

君子于役,不日不月。曷其有佸?鸡栖于桀。日之夕矣,羊牛下括。君子于役,苟无饥渴?

翻译:

我的丈夫被征召去服役,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。他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?黄昏时分,家里的鸡已经回到窝里,牛羊也从野外回来了。我的丈夫还在外服役,我怎么能不想念他呢!

我的丈夫被征召去服役,没有具体的日子可以等待。他什么时候才能与我团聚呢?黄昏时分,家里的鸡栖息在木架上,牛羊也回到了圈中。我的丈夫还在外服役,但愿他不会挨饿受渴吧。

文章:

《君子于役》是《诗经》中一首充满深情的诗篇,它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,尤其是妇女因丈夫离家而产生的孤独与焦虑。诗中的“君子”象征着那些被迫离开家乡奔赴战场或劳役的人们,而“役”则隐含着封建社会中男性承担的沉重负担。

诗歌开篇即点明主题:“君子于役,不知其期。”短短一句便勾勒出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——一个女子站在村口眺望远方,却始终看不到归来的身影。接着,“曷至哉?”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焦急与期盼。“鸡栖于埘,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”,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渲染了宁静的乡村氛围,更反衬出人世间分离带来的悲凉。最后两句“君子于役,如之何勿思!”直抒胸臆,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。

第二段继续深化主题,突出时间流逝对思念的影响。这里使用了“不日不月”的表达方式,既表现了时间的漫长,又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助与迷茫。她渴望知道丈夫何时能够回家,却又无法得知确切答案。于是,她只能默默祈祷:“苟无饥渴?”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,既有牵挂,也有担忧。

综上所述,《君子于役》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,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民众所面临的苦难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年代的家庭幸福,铭记历史教训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标签:

上一篇
下一篇